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63章

  一秒记住17k小说网www.17kxs.top

  所以,千万不要对陛下。流露。出一丝怨恨。

  “舅舅,我知道,所以这次咱们一定不能再让姨母和太。子、公主们出事。”霍去病深呼吸,调整状态道。

  “卫青和霍去病呢!”刘彻撕心裂肺的吼道,以至于嗓音都沙哑。

  终于,他的话变成评论。

  【巫蛊之祸发生的时候,卫青和霍去病均已离世,其中霍去病只活了二十四岁,算英年早逝。

  卫青活了四十多岁近五十岁,寿命不算短,可还是无法跟活了七十岁的汉武帝刘彻比。】

  “原来朕活了七十岁,那时仲卿和去病都没了。”刘彻再没办法欺骗自己,那就是卫青和霍去病都走在自己前面。

  “去病,你要想保护姨母和表弟、表妹们,得一直活着才能行。”卫青没想到霍去病寿命居然那么短,短到皇后、太。子、公主们还没危机,他先出事。

  “舅舅放心,我一定保重身体。”霍去病精神恍惚,想起自己刚才说的“大话”,只觉得脸红。

  【刘弗陵长大后驾崩,由于膝下无子,当时还是昌邑王的刘贺被选为新帝,虽然不久就被废除,但也算巫蛊之祸间接受益者。】

  “我已经被废了,不关心这个,你倒是说说我的墓怎么被扒的啊!”已经被废的刘贺发出呐喊。

  巫蛊之祸和称帝对他来说已经是过去式,完全没有他的身后事重要。

  “刘贺之后,大汉下任江山帝王是谁?”刘弗陵抿唇,十分关心。

  既然刘贺不行,那谁行?

  “有意思的是,大汉皇位最后又回到卫子夫后人手中。”

  屏幕上多出这样一条评论,是汉朝之后许多人的共同感慨。

  【是的,刘贺被废之后,大汉江山又回到卫子夫的血脉,也就是刘据的孙子,刘询/刘病已手中。

  汉宣帝刘询也是西汉最后一个拥有庙号的帝王,整个西汉,拥有庙号的帝王只有四个。】⑤

  “刘病已吗。”刘弗陵呢喃。

  如果他没驾崩,皇位自然不可能拱手相让,可他要是躲不过生死大劫,那刘病已将会是个优秀继任者。

  “还有父皇所在时空,大哥刘据要是没死的话,朕母妃应该也不会出事吧。”刘弗陵想起被自己父皇赐死的母妃,希冀道。

  要是另一个自己成为不了帝王,他希望自己母亲也能活下来。

  “也不知武帝得知朕,会如何感想。”汉宣帝刘病已轻嗤,对汉武帝刘彻情绪复杂。

  刘彻得知未来皇位又回到刘据血脉手中,悲痛中夹杂着一丝庆幸。

  他无法想象要是没有汉宣帝刘询,他今后该如何面对妻儿爱将们,又或者刘据、卫青他们,会不会对他心生怨恨。

  “已经说完刘询陛下,总该轮到我的海昏侯墓了吧!”刘贺坚持不懈的评论。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回报。

  【关于海昏侯墓,起初是私人盗墓,后来盗墓贼们被抓获,而海昏侯墓,因为地震造成墓室坍塌,海水涌入等原因,我们才保护性挖掘。

  现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文物,都被我们好好保存并展览,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西汉文化。】⑥

  “算了,我也说不上棺材是埋在水里好,还是被挖出来好,陪葬品没被盗墓贼破坏,算不幸中的万幸吧,不像我爷爷武帝,驾崩才没几年,陪葬品就出现在市面上,比我倒霉多了。”⑦

  刘贺忍不住感叹,觉得自己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结果好巧不巧,他的话变成评论。

  刘贺震惊睁大眼睛,连忙捂住嘴,不停摇头,以示那不是自己本意,他真不是故意说爷爷坏话的!

  “那个刘贺,是朕孙子吧,也就是说,朕的陪葬品,驾崩没几年就被盗墓贼盗走。”刘彻心情本来就不好,这下更沉郁。

  倒是后宫的卫子夫,心情有些转好。

  【汉朝农作物就说到这,接下来我们带大家看明朝的农作物。】

  “怎么是明朝,汉朝后面不该是我们唐朝吗?”李世民不解,他都准备好看他大唐的农作物了。

  “没有我宋朝,前面不是还说我们宋朝有占城稻吗。”赵匡胤郁闷,然后更加用力揍弟弟。

  “一定都是你小子和你小子后代的错,才让咱们宋朝榜上无名!”

  被揍的鼻青脸肿的赵光义,“这也能怪我?”

  “不怪你怪谁,宋朝可都是你的后代!”赵匡胤说着又是一拳。

  浑身剧痛的赵光义决定回家就打儿子赵恒,如果不是这小子及后代,他能受这罪。

  “没有元朝,是咱们元朝疆域不够大吗?”元朝不明白问题出在哪。

  “前无元朝,最好后面也没清朝,要不然得多膈应。”朱元璋在姜叶和江雪说起元明、明清的时候就想说了。

  他真不想让自己的明朝,跟前后异族挨边。

  “明朝的农作物,朕想番薯一定榜上有名,还有玉米。”乾隆推测。

  他若有所思,“若是按这个标准,明朝农作物完了,也不会介绍清朝。”

  因为清朝有的农作物,明朝大都有,没必要重复介绍。

  【不同于汉朝农作物,大都集中在张骞和汉武帝时期,明朝农作物们的传入时间,从明初贯穿到明末。】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三十二章

  【明初的话, 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郑和。

  汉朝有张骞,明朝有郑和。

  不同的是张骞走的是陆地, 郑和则是出海,七下西洋。】

  【而郑和能七次出海, 离不开永乐大帝朱棣的支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