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开局道鼎,转生诸天 第24章 一策惊座,千卷传名
一秒记住17k小说网www.17kxs.top
年关将至,县城里的文风陡然鼎盛起来。¨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
不仅是因为各家书院学馆到了考较学业,评定等次的时候。
更因本州学政大人颁下了一道“观风题”,命府县生员皆可作文呈上。
择优者不仅可得学政亲自点评嘉奖,其文更有机会刊印成册,流传州府。
这“观风题”非同小可,乃是学政考察地方文风,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旦文章入得学政青眼,于士林中的名声将大有裨益。
一时间,全县的秀才都摩拳擦掌,绞尽脑汁,试图一鸣惊人。
此次观风题的题目也颇为刁钻,并非寻常经义策问,而是。
“问漕运利弊与革新刍议”。
此题涉及实务,需熟知漕运流程、地方吏治、经济民生。
甚至朝堂政策风向,绝非死读诗书者所能擅言。
许多学子拿到题目便傻了眼,只能泛泛而谈些“利国利民”、“革除弊政”的空话。
沈文敬下衙回来,饭桌上不免也提及此事,摇头叹道:
“此次观风题着实不易,听闻许多秀才都无从下笔。
漕运一事,牵扯甚广,水深得很呐。”
沈黎安静地吃着饭,闻言动作顿了顿,并未多言。
饭后,他却并未如往常般立刻回房练功或读书,而是径首去了父亲书房。
沈文敬正对着那题目蹙眉,见儿子进来,不由问道:
“黎儿,你对此题可有想法?”
沈黎沉吟道:
“略有一些浅见,漕运之利,在于输粮京师,稳固国本,自不必多言。/E`Z^小+说¢罔* ′首¢发~
其弊则首在‘耗米’与‘浮收’,胥吏层层盘剥,耗米往往远超定额,负担尽转嫁于纳粮百姓。
其次在运河淤塞,漕船阻滞,每年清淤维修,耗费巨万。
再次在漕丁困苦,逃亡日多,运力不足。”
沈文敬听得讶异不己:
“这些,你从何处得知?”
沈黎道:“平日杂书看得多些。
另则,杨师傅早年行走西方,曾押运过漕粮,闲谈时提及不少其中艰辛与黑幕。
张清远兄台于地理经济颇有研究,亦曾与他探讨过运河河道淤塞之事。”
沈文敬恍然,又急问:
“那这革新之策?”
沈黎目光微凝,缓声道:“或可双管齐下。
其一,严查‘耗米’、‘浮收’,明定折色标准,使胥吏无可伸手。
或试行‘海运’分流,虽风险稍大,然能省却巨量清淤费用与中途损耗。
其二,改善漕丁待遇,清查空额,使其安心效力。
然此皆触及无数人利益,非大魄力、大决心不可为,需徐徐图之。”
他并未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激进之策,而是基于现实。¢求.书\帮′ \最′鑫*章·劫¢埂/辛_筷\
沈文敬听得目眩神驰,半晌才抚掌叹道:
“好!我儿这番见解,鞭辟入里,务实老成!
远非那些空谈书生可比!此文若成,必能脱颖而出!”
得了父亲鼓励,沈黎便沉下心来,闭门数日。
精心构思,字斟句酌,将心中所想化为文章。
他并未一味批判,而是客观分析利弊,所提建议皆引据经典,结合实事。
文风稳健,论证严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洞见。
文章写成,先给沈文敬看过。沈文敬拍案叫绝,连声道:
“我儿此文,必中!”
数日后,文章递上。
又过了半月,学政衙门张榜公布此次观风优卷名单。
沈黎之名,赫然列在榜首!
消息传出,全县哗然!
学政大人对此文的评语也流传开来:
“沈生之文,洞见症结,言必有物,非深究实务、心怀民生者不能为。
其革新之策,看似平实,却首指要害,老成谋国之言也。
少年英才,实乃本州学子之楷模!”
这份评语分量极重!
一时间,“沈黎”这个名字不再是“少年秀才”那么简单。
而是真正进入了本州士林高层的视野,被誉为“务实才子”!
这日,沈黎正在文华书肆与张清远探讨一篇古籍中关于水利的记载。
钱老板满脸红光地跑进来,手里挥舞着一本还散发着黎香的新册子:
“沈公子!张公子!快看!学政大人主持《壬辰观风优卷》!
第一篇便是沈公子的大作!了不得啊!”
张清远连忙接过,迫不及待地翻看。
他越看越是激动,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连连拍腿:
“妙!妙啊!沈兄!你这‘试行海运分流’之议,胆大心细!”
他兴奋得几乎要手舞足蹈,看向沈黎的眼神满是敬佩。
沈黎接过册子,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位列卷首,谦逊道:
“张兄过誉了,不过是些纸上谈兵的空论。”
“这怎是空论!”张清远急道。
“句句落到实处!比那些只会子曰诗云的强出百倍!
沈兄,你此文一出,只怕要得罪不少人了。”
沈黎淡然一笑:
“既言实事,便难免触及利益,但求问心无愧而己。”
正说着,书肆外传来一阵清脆欢快的笑声,柳知意像只小蝴蝶似的飞了进来。
手里也举着一本同样的册子:
“黎哥哥!黎哥哥!你的文章印成书啦!我爹都夸你呢!说你有经世之才!”
她跑到近前,看到张清远,忙又规规矩矩行了个礼。
“张大哥也在呀。”
张清远忙笑着回礼。
柳知意便又凑到沈黎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黎哥哥,你现在可是大名人了!
我听说好多人家都在打听你呢!还有啊,谢通判家。”
她说到这里,忽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道。
“我听说谢通判看了你的文章,在衙门里都夸了好几句呢!
那个冷冰冰的谢小姐,肯定也知道了!”
沈黎无奈地摇摇头,轻轻拍了下她的脑袋:
“莫要胡乱打听。”
此时,又有几位相识的秀才闻讯赶来书肆。
见到沈黎,纷纷上前道贺,言语间不乏羡慕与奉承。
“沈兄大才!吾等拜读宏文,茅塞顿开啊!”
“此文切中时弊,非吾辈所能及也!”
“恭喜沈兄,得学政大人如此青眼,前途不可限量!”
沈黎一一从容回礼,态度谦和,既不显得傲慢。
也不过分热络,应对得滴水不漏。
钱老板在一旁看着,脸上笑开了花,仿佛这文章是他写的一般。
待到众人散去,沈黎拿着那本册子,独自站在书架间。
窗外阳光正好,尘埃在光柱中飞舞。他翻看着自己的文章,目光沉静。
意识深处,久违的波动传来。
【名望:士林扬名】
【因果:文章切中时弊】
【源点+7】
【当前累计源点:48】
沈黎合上册子,指尖在粗糙的封面上轻轻摩挲。
名声,果然是最快捷的源点获取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