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拉锯
一秒记住17k小说网www.17kxs.top
这一次的胜利,实在是带了些运气,他们总不能指望在后头的战争当中还会有云州铁匠这样的存在。
所以如今大虞更需要做的,是养精蓄锐,这样才能在下一次与匈奴的战斗当中赢得绝对的胜利。
这不仅仅是叫大虞士兵有一个暂时的休整,也是想让普通匈奴士兵自己体会到,这样贸贸然攻打别人的国家,抢夺别的土地,只会失败不会成功。
只要这种失败情绪在匈奴人心中飘荡,一段时日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斗志全无。
对于普通匈奴士兵来说,这样一场战争,他们并不能直接获利。
他们什么都得不到,只是在听从长官的命令,可没有人是天生好斗的。
若是从前那样一直在胜利也就罢了,如今匈奴一再战败,这些匈奴士兵心中怎么会没有感觉?
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本来他们就是做了兀顿术等人的棋子,他们背井离乡这些年,结果还输成这个样子,未来还不知道要在大虞耗上多久,他们心中怎能甘愿?
因着这些推测,大虞最终还是打算先将云川县坚守住,休养生息,与匈奴来日再战。
而大虞的决定是正确的,因着害怕大虞追击,匈奴也的确在撤退时安排了一队人马,如果大虞追击,这队人马就会与大虞背水一战。
不过看大虞并没有人来追击,这些人也就没有派上用场。
而匈奴人心中的确都有了不满,他们来大虞已经有两年了,打来打去反而还退了回来,仿佛这两年全在做无用功。
他们已经许久都没有见过家中亲人了,说实话,就是真将大虞的整个云州都打下来,他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当初打下了整个北云州,已是可以了,但左贤王却说,已经打到这个地方了,他们可以继续向南推进。
这是左贤王的野心,他想创造匈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版图。
从前匈奴到达的最南的地方,就是云中城,如果他能再往南推进,他就是匈奴历史上绝不可能被遗忘的一个。
可是这和他们普通士兵有什么关系?
他即使拿下了整个大虞,说到底也是为他自己想要继承单于的位置增添筹码,可这对他们普通士兵而言,并没什么意义。
到底,他们还是要过着最普通的日子。
要他们说,左贤王就是贪心不足,一路往南打,只会让大虞人奋起反抗。
果然,他们又被打回了之前好不容易拿下的云川县,如今连云川县都失了,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么?
这样的失望情绪在匈奴军队中弥漫,即使兀顿术想要叫士兵们打起精神,似乎也毫无作用。
士兵情绪低迷,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是兀顿术发现,他们抓的铁匠全跑了个干净,他们再不能有更多的优良武器了。
更糟糕的,是那些铁匠当初做的神臂弩等工具,如今已经出现了问题,许多都不能再用了。
兀顿术不知道,这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民间铁匠手艺不精才如此,还是他们早有预谋。
打了这么久的仗,结果又退回到这个地方,仿佛这些时日全是白费,兀顿术心中也因此懊恼。
不仅兀顿术懊恼,远在匈奴的延平单于也更是懊恼。
延平单于本来对这个弟弟就不甚欢喜,只是因着这攻打大虞的提议的确合他心意,可以洗刷父王当年的耻辱,而且兀顿术又用继承权的事情做筹码,他自然同意兀顿术去攻打大虞。
也正因着这些原因,延平单于在匈奴还一直为兀顿术在前方的战斗提供条件。
即使是自己更加偏向的弟弟冒提拉,只要他说不同意这样的战斗,延平单于也会很不高兴地让他休要再提。
之前战事顺利,延平单于这样做自然也获得了一批人的响应,但随着前线战事失利,冒提拉一派愈发不同意这样的战争了。
冒提拉一派的人说,打了两年没什么收获,反而是死了不少的匈奴士兵,这样的生意,并不划算。
而且就如今的战局,大虞人肯定会想尽法子将匈奴人赶出大虞,这样一来,匈奴岂不是什么都得不到了么?
冒提拉听说了,这次大虞军中,有当初那个徐宪的儿子,十分骁勇善战,秃顿根本敌不过,直接就被人家生擒了。
战场上的生擒可比直接杀死难得多,可见这个叫徐霁的年轻人也是个天生的将才,所以匈奴真的不应该与这样的大虞军队硬抗。
本来匈奴这一仗,打得就不是理直气壮,如今,是真的不应当再这样硬撑下去了。
硬撑下去,只会叫更多的匈奴士兵死的冤枉。
冒提拉看得清战局,他当初是真正上过同虞军的战场的。
大虞实在是个很奇怪的国家,大虞人也实在是个很奇怪的种族,为了他们的国家,这些士兵似乎根本就不考虑自己的性命似的。
十几年前的平云关一战,为了与匈奴作战,大虞人甚至用上了人梯,几乎就是不计成本。
这是冒提拉无法理解的,也是冒提拉所敬佩的。
所以他并不愿意与虞军为敌,他知道,匈奴是赢不了的。
可延平单于似乎并不愿意听冒提拉的劝诫。
他认为,匈奴花了这样多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若是就这样撤兵,那之前的损失,要如何计算?
所以延平单于又征集了一批匈奴士兵,并派他们到前线协助兀顿术,要求兀顿术务必要将北云州拿下。
冒提拉怎么劝也劝不住,也就只能随他们去了,可是他心中的担心是一点儿都没少。
兀顿术收到延平单于的消息之后,又多了些征战的信心。
至少如今延平单于是支持他的,而且听说冒提拉因着这个事情还与延平单于吵了起来,这就更叫兀顿术兴致高昂。
冒提拉这样违逆延平单于,日后单于这位置,还不知道是谁来坐呢。
若是自己能完成延平单于定下的目标,这单于之位,自己是势在必得。
因着本就想与虞军大战,加上匈奴后方又增了援,兀顿术如今是信心十足。
但他这一次不冲动了,他要谋而后定,一举将云川县拿下。
当初他在云川县呆了那么久,对云川县的地形也很是了解,这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优势。
他之前不明白为什么大虞人在云中城的时候,能从自己后方杀过来,他后来才知道,那云华山中竟是有一条隧道的。
知道了这一点,兀顿术简直恨的牙痒痒,这完完全全就是吃了个闷亏。
他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吸取教训,所以,他在翠云山中,也挖了一条隧道。
这隧道,是直接通往云川县中的,没人知道。
之前因着将士们士气低迷,而且匈奴的兵力不如从前充足,所以兀顿术一直都没有提这个事儿,而是打算在最合适的时机一举攻破云川县。
现在匈奴又有了援军,这不就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么?
在双方停战了两个月后,匈奴人终于顺着这早先挖好的隧道,攻入了云川县。
大虞将士根本就不知道翠云山中有这样一条隧道,自然也对这个地方没有任何的防备。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的大虞将士都因着这一场突袭,永远的在云川县的土地上长眠。
没料到归没料到,大虞士兵的反应也很迅速,谢育第一时间叫人看紧了秃顿。
他们知道,秃顿是兀顿术最得意的一个儿子,也是兀顿术最重视的一个儿子,这个人质,他们必须要牢牢抓在手里。
可匈奴人的确人多势众且有备而来,所以大虞并不能阻挡。
众人且战且退,竟是一路退回了仪云县。
退回仪云县后,谢育立刻就开始清点军中兵力,发现在这个晚上,大虞竟是足足折了五千余人。
不过这样一战,战局就完全发生了变化。
本来占尽上风的大虞,如今又处于弱势。
仪云县不比云川县,没有天然的地利,当初也是因着一路凯歌,所以才能守住。
如今匈奴反过来围攻仪云县,这守城,就完全得依靠着大虞士兵了。
大虞军队刚刚遭遇重创,根本不能冲杀出去将匈奴往后打,他们只能死死守住仪云县。
而匈奴因着胜利,士兵情绪高涨想要将仪云县打下,只是可惜大虞士兵死守不出。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匈奴没能攻克下仪云县,大虞也没有失了仪云县后退。
不过秃顿术委实担心秃顿这个儿子,生怕大虞人将他如何。
秃顿是他最得意的一个儿子,早就被他默认为是自己继承人的。
他其他的儿子不是太小就是拿不上台面,所以秃顿这儿子绝不能有失。
于是兀顿术提出,用宋家众人的尸首换回秃顿,若是大虞人不同意,他们就将宋家众人的尸首用马踏碎。
大虞众人自然不想放过这么好的一个筹码,可宋家上下皆是忠良,若是他们死后都不能安息,这也是大虞将士绝不能容忍的。
兀顿术急着要回自己的儿子,甚至还给了时限,给大虞考虑的时间,只有三日。
最终还是燕王做了主,用秃顿换回宋家众人的尸首,之后大家再一道全力对敌。
留着秃顿这个人质虽然有用,但不可能完全挡住匈奴人的铁骑,他一个人的命,没这么值钱。
但宋家众人的尸身,只有这个时候能拿回来了。
宋家无愧于大虞,他这个大虞皇室出身的王爷,也不能这样寒了宋家人的心。
即使再心不甘情不愿,三日之后,他们还是将秃顿还给了匈奴,之后便紧紧关闭了仪云县的城门,是要死守的态势。
谢育看着匈奴后方补充上来的越来越多的兵力,眉间的沟壑越来越深。
他没有想到,匈奴人居然还在加兵。
若是只对着从前的那些匈奴人倒也罢了,他们人数变少了,武器也不够锋利了,硬扛一扛,大虞还是有胜算的。
可如今,他们虽然没有锋利的武器,人数却是越来越多,这样下去,如果大虞不再加兵,仪云县迟早会落入匈奴人的手中。
可是大虞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兵力?
大虞的适龄儿郎,已经一批又一批地奔赴云州,如今大虞,是万万找不出更多的兵力了。
谢育愁的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和军中将领们商议过后,最终还是下了一个决定。
他将赵王、燕王和一众来了云州的建康城贵族召集到了一起,说了自己的想法。
谢育的嗓子很是干涩,说出来的声音哑哑的:“殿下,诸位,如今云州战局,不容乐观。
说实话,我,也没有能胜利的把握。
诸位是为着报国而来,这心,我们将士都能领了。
可如今,我们做军人的,拼死一战是我们的宿命,诸位不应当在这里送死。
我们几个将领商议过了,麻烦诸位同三位女眷一道,带着宋家诸位将军的尸首,回建康城去。”
谢育话音一落,军帐中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如今战局不乐观,也知道仪云县很可能会丢,但他们从未想过退缩。
这些日子,他们并不将自己当作是建康城中的贵族郎君,而是将自己当作一个最普通的军人。
他们不怕苦也不怕累,他们只想着报国。
可如今,谢育却叫他们回去。
他们是不愿意的。
他们不想做逃跑的懦夫。
看着众人一言不发,谢育又转向了燕王和赵王:“两位殿下,二位是龙子,心意已到,犯不着在这儿伤了自己。
更何况,女眷和宋家众人的尸身,总该有人护送回建康城的。
我们好不容易才将宋家几位将军的尸身换回来,总不能叫他们在仪云县和我们一道,是不是?”
燕王来的时候并不是很情愿,可这些日子,他却也对这军中生了依恋,他不愿意就这样扔下军中的这些人。
赵王虽是为着谋算才来的云州,但他这些日子也是和大虞军士一道奋战的,他也不愿意就这样做逃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