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台词课

第27章 吐字归音

台词课 刘宝寅 12120 2025-10-30 15:44

  一秒记住17k小说网www.17kxs.top

  

   第三讲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传统说唱艺术对吐字方法的概括,是前辈艺术家们根据汉字字音的特点,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出的吐字过程中发音的基本要领和审美要求,并在日趋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的发音理论和方法。即把出字、立字、归韵这三个发音阶段落实在音节的发音过程中,使字音准确纯正,声音清晰、圆润、集中,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掌握吐字归音的技巧,应用在艺术语言表达中,是语言艺术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下面我们通过对音节的分析,来掌握吐字归音的方法。
一、音节的构成,什么是字头、字腹、字尾
在中国传统音韵学中一个汉字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组成的。比如,“gung广”,g是声母,uang是韵母,声调为上声。其中韵母又根据音色的变化分为三个音素u、a、ng,这三个音素按次序排列为韵头u、韵腹a、韵尾ng。从整个的字音来说,字头是声母g加上韵头u(声韵的中介音),字腹指主要元音即韵腹a,字尾即韵尾ng。但并不是所有的音节都是这样的情况,有的音节无声母(字头),如,“音yin”有的音节无韵尾(字尾),如“播bo”,还有的音节只有主要元音(字腹),如“午`”。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字都有头、腹、尾,吐字的时候就要注意。
二、吐字归音的要求
口腔是人类发音吐字的重要器官。在大脑的支配下,口腔中的唇、齿、舌腭加工出负载一定社会意义和感情的语音,并加以扩大和美化。没有口腔中各器官的有序配合,任何字音都不可能产生出来。口腔控制实际就是讲究吐字。因此加强口腔机能训练,对吐字和共鸣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语言对吐字的要求:吐字发声准确、清晰、集中、圆润、流畅是艺术语言对语音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
准确,是指字音的准确规范。语言艺术工作者要在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音特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正确的用声,发准每个音素,发准每个音的声调。因为,在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是由一个或四个音素构成的,它既可能是一个单音词,也可能是一个复音词的词素。因此,作为语言艺术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各音素的发音方法,还要表现一个词所表示的含义,准确表义才是吐字的目的。另外,在语流中,音节之间还会产生语流音变的现象,字虽没变但音
却变了。这就不得不要求语言艺术工作者正确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矫正方言、杜绝错字,使语音发得准确规范,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律。
二、清晰
清晰,是艺术语言吐字发音的最基本的要求,字音念准了才能清晰。普通话的音节由声、韵、调构成。要想让听众听到细致、鲜明、字字入耳的语音,在吐字时就不能含糊滚字、口齿不清。只要是语言艺术工作者,无论他的声音条件如何,都必须达到吐字清晰的要求。字头、字腹、字尾连发时,不仅要分得清楚,还要连得好,像一个完整的枣核形。因此,只有在了解和掌握吐字归音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吐字准确、清晰的要求。
三、集中
集中,主要是对声音集中的审美要求。声音集中才能提高语音的清晰度获得较为丰富的泛音共鸣,使字音圆润、悦耳、动听。假如语言艺术工作者在话筒前声音散漫,字音不集中,再大的音量也达不到好的效果,不但会影响字音的清晰度,还会使人感到精神不饱满,既妨碍了语言的表达,又会降低发音的效率。而一旦声音集中了,即使音量小也能在电声设备的作用下,把声音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来。所以,吐字过程中声音集中也是对语言艺术工作者的一项特殊要求.
四、圆润
圆润,是对吐字的审美要求。主要指每个字在发音过程中,字头、字腹、字尾要连接自如和润滑,字字要吐得饱满如珠玉。那样不但能获得丰富的泛音共鸣,还悦耳动听,充分发挥出普通话语音富有音乐性的优势。假如吐字不圆润,字音就显得干、涩、扁,听着没有美感。所以,圆润是艺术语言吐字过程中追求的较高境界,只有通过艰苦努力的训练,才能练就吐字如珠玉的能力。
五、流畅
流畅,是艺术语言表达过程中对字音在语流中的最终要求。普通话中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有特殊的节律性。如果不注意语言的连贯畅达,咬字太死,一字一疙瘩,就大大降低了普通话语音的韵律美和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吐字的流畅感非常重要,在听感上不能有蹦字的感觉。每个字音要求发得像一连串饱满的珠子,晶莹、润泽、轻快如流,使听者字字人耳,既获得信息又获得美感。
三、咬字器官的机能
口腔中的各部分器官,上下唇、上下齿、舌、软硬腭,被称为咬字器官。这些器官互相关联,各司其职,协调动作,能灵活地节制声束使其形成各种不同的语音。吐字的功力就来自于对咬字器官的灵活控制。要达到艺术语言对吐字的要求,就必须锻炼咬字器官。
一咬字器官的机能
(一)唇
唇是声音的主要出口,是吐字的重要器官。它分上下唇,中间是横着的口裂,唇的活动受到口部肌肉的控制和牵动。唇上肌有笑肌和颧肌。提颧肌时面部表情呈微笑状,声音也随着明亮而光泽。唇下肌牵动下唇。口轮匝肌带动唇进行撮、合。颊肌纤维向口角汇聚,并可牵动口角向后,使颊部贴近上下颌牙齿.
在普通话语音的构成中,双唇的作用非常明显。单韵母发音时,由于唇形圆展的不同,就能造就不同的音色。比如,一口气连发a到i到u,就能体会到随着唇形的变化,口腔状态也发生了变化,音色从a就变成了i又变u。而韵母的四呼,开、齐、合、撮与开始发音时的唇形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开口呼发音时唇比较放松,上下唇之间的裂缝较宽;齐齿呼开始发音时唇形扁平;合口呼开始发音时唇呈圆形,有合拢之感;撮口呼开始发音时唇形较圆,有撮唇之感。
另外,在辅音的构成中也离不开双唇的作用。比如,双唇音b、p。发音时,上下唇紧闭构成阻碍,节制了呼出的气流,等上下唇突然打开时,积蓄的气流就爆破而成音了.
唇是发音吐字的最后一道大门,要兜得住、放得开、收得拢。发音时,双唇不能过分地向前突出,否则字音不容易清晰,听着像是在唇齿之间又加了一道“嘴”子,使声音带有u的色彩。一定要唇齿相依,那样字音容易出口,声音听着明亮、清晰。此外,还要加强唇收撮的练习,收撮力强字音才能达到集中准确的要求。
(二)齿
主要是指牙关。即上、下颌关节的运动,它能使口腔开和合,直接关系到口腔的开度及口腔容积。由于口腔的上骨壁连着头骨的颞骨不易活动,所以牙关的运动是指下颌关节带动下巴的上下活动。下颌关节既稳定又灵活,它在有关的提颌肌、嚼肌、颞肌的配合和调节下可以进行转动和滑动,并且通过开闭、前后、左右的运动表现出咀嚼、吞咽、言语及表情等功能。
在吐字发声的过程中上下颌关节(即)牙关起的作用很大。首先,牙关控制着声音由咽腔进人口腔的通道。牙关打开,通道宽敞,声束能顺利地通过向前,使口咽部的共鸣能充分地发挥,声音通畅而响亮。假如牙关紧、通道窄,经咽腔的声束不能顺畅地前行,声音就发扁、闷,或者进鼻子产生鼻音让人听着难受。
其次,牙关对口腔泛音共鸣的影响也很大。艺术语言发声口腔的开度要大于生活语言,一般情况下口腔开度越大泛音越充分,但不是没有度,牙关可以根据需要起控制作用。如:在发不同元音时,口腔不同的开合就是牙关控制的。另外,牙关打开也给口腔内的器官特别是舌的活动提供了场所。所以要使字音清晰、圆润、饱满,对于口腔开度的不断变换,牙关就要进行灵活控制。
(三)舌
舌是活动最积极、影响最大的咬字器官。舌附于下颌骨,分上、下两面。舌体的前三分之二位于口腔内,后三分之一段参与咽前壁的构成,称“舌面后”也就是吐字中所说的“舌根”。舌主要由横纹肌构成,分为舌内肌和舌外肌两部分。舌内肌与舌外肌协同动作,使舌能进行复杂而灵活的伸缩、卷翻、凹凸等运动,对构字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舌的积极活动进行控制训练是吐字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辅音发音时,大多数音都是舌与口腔中别的部位构成阻碍而形成的;发“元音”时,也离不开舌位高低前后的运动。舌的符合规律的活动状态直接影响了字音的准确、清晰和集中。舌的弹动力越强,声母就发得越清晰,舌高点越鲜明,元音的音色也越鲜明。无论发辅音还是元音,都要锻炼舌的中纵线的力量,舌的力量加强了声音就集中,如果无力,字音就模糊,声音就散漫。另外,舌是口腔内体积与表面积较大的无骨质肌肉组织,它的状态对整个口腔共鸣也会产生影响。如果舌根抬起势必会影响咽喉部的声音到达口腔。压舌根又会导致喉部肌肉的紧张,两者都不利于口腔共鸣的发挥,因而发声时的舌头后部平展一些好。但假如平坦的舌面松软无力,音波就会吸收得多一些,声音容易暗。如果舌比较有韧性有力量,音波打上去就不容易被吸收,声音就响亮一些。而从整个吐字来讲,舌的滑动还决定了字音的美感程度。舌头的滑动感越强,幅度越大,字音就越圆润饱满。所以字音的准确、清晰、集中、圆润、响亮跟舌的活动关系很大。锻炼舌的灵活、力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四)腭
腭俗称口盖,分前、后两部分,前三分之二是硬腭,后三分之一是软腭,它们像一块“隔板”分隔口腔和鼻腔。硬腭呈穹隆状,周围有一圈牙弓,覆有软组织的骨质水平板构成支架,中纵线由前向后明显突出,用舌可以明显地触摸到,它是气流挟带声音挂于硬腭前的通道。软腭是能活动的肌肉膜样隔,约一厘米厚发音时软腭能升能降,软腭上升时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口腔出。软腭下降时堵塞口腔通路,气流自咽壁到达鼻腔从鼻腔出,形成鼻音。
腭对口腔共鸣和构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个人的口腔构造不同,上腭的形状就有差异。一般情况下,上腭的穹隆状态决定了共鸣的状况。腭拱宽长低泛音共鸣较充分,腭拱短深高泛音共鸣较充分。发音时,硬腭前部是声音的内感区,当声束沿着腭的中纵线到达这里时能感觉到声音集中、明亮。假如此时适当地提软腭打开后声腔,就能较好地发挥后声腔的作用,使声音宽厚结实,整个口腔共鸣得以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在吐字过程中,许多字音都是舌与软硬腭构成不同阻碍形成的。比如,翘舌音zh、ch、sh,舌根音g、k、h等。发音时,软腭的升降比较灵活,它控制着咽口的大小和鼻腔通道的开闭,鼻音和口音完全是靠软腭的升降来决定的。所以锻炼对软腭的控制也是必要的。
四、咬字器官的配合要领及其训练
吐字的过程就是各咬字器官互相配合协同灵活动作的过程。要使字音更为清晰、饱满就应该做到提上口盖打开口腔,加强唇舌的灵活度和力度,找到字音挂于上口盖的感觉.
一、打开口腔
艺术语言发声吐字的要求高于生活语言。为了充分发挥共鸣的作用和提高吐字的质量,口腔的开度比日常生活语言要大,但打开口腔并不是张大嘴,嘴张大时口腔的形状像喇叭前大后小,并不符合发声要求,正确的要求是口腔的前后都开呈“つ”型,这就要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来实现.
(一)提颧肌
提颧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当颧肌用力向上提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的感觉,鼻孔也微微张开,上唇则紧贴牙齿,唇齿相依,使得唇的运动有了依托,更加灵活。颧肌提起时面部成微笑状,这种微笑区别于心里高兴引起的微笑,它仅仅是咬字时的一个动作,目的是获得清新、明亮、有色彩的音色。在体会提颧的时候,可将两个手指轻轻放在上唇上方颧肌的位置上,体会微笑时肌肉的运动方向,然后反复快速地提颧,手指就能感到肌肉的运动,并觉得颧部发酸.练久了以后颧肌的力量就大了,说话时也会不目觉地就提颧了。
(二)打牙关
牙关指上下颌之间的关节,打牙关是提上腭的中部动作。就是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时有一定的距离,上腭的后槽牙有一种始终上提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还能使咬字的位置调整得适中有力,使字音在口中有“立”起来的空间。练习时上口盖要稍稍提着,感觉上下槽牙没碰在一起还可塞糖。并提起颧肌,反复咀嚼,体会两腮力量与牙关咬劲配合运动的感觉。发音吐字练习时,可先用开口度较大的音素如a来体会打牙关的感觉。然后再练一些开口的字词或开口音较多的句段。如:大妈、发达、腊八等等。用练开口字词时的牙关挺软腭是提起上腭的后部动作。软腭挺起后可以加大口腔后部的空间,改善共鸣,并缩小鼻腔人口,避免声音过多地进人鼻腔造成鼻音。软腭挺起来时口腔后部呈倒置的桃形,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来体会。或者提颧发舌根音g、k、h的词或绕口令来体会。发舌根音的方式更容易体会和掌握日常吐字时软腭挺起,口腔打开时的状态。
(四)松下巴
松下巴打开口腔,比抬上腭更有实际效果。从生理上来说松下巴比较容易,只要用牙疼的感觉来体会就会感到下巴使不上劲,口腔也就可以明显地打开了。咬字过程中力量主要用在上腭,下巴不要主动去帮忙,不然舌根容易紧张,口腔变扁把字咬“死”。正确的状态应该是下巴自然内收,呈“从动”状态。
二、唇舌カ量要集中
唇舌力量集中是使声音集中的保证。唇要在活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保证字音清晰,就必须加强唇的收撮力,把力量集中用在上唇的中段。舌的力量主要体现在舌的前部和中间。吐字时,舌要有向前活动的感觉,不能后缩,要把力量集中在舌的中纵部,弹动灵活出字有力。这样才能保证字音的准确集中。唇的练习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1.撮唇。先提颧开小口,唇齿相依,唇沿齿向中间撮合,再展开,反复练习。
2.合口把唇噘起来,向上、下、左、右运动,增强唇的力量。
3.合口噘唇沿上、左、下、右转唇。职强激贝利山谖泥崂荣沙压美.堂圈卧
4.双唇快速发ba,闭口提颧,上唇向中间缩,感觉力量集中在上唇中部,唇上肌向两侧斜上方牵动。
5.发ba音打响,感觉声音由于提颧及唇的中纵线着力越发声音越集中、响亮。
6.练习双唇音、唇齿音的绕口令及韵母的四呼,体会双唇在吐字中的整体感觉。
舌的练习可分为几个步骤:
1.弹舌。舌尖上翘快速来回弹上齿下缘,增加舌的灵活性。
2.刮舌。舌头抵住下齿背,上齿缘接触舌叶;舌前部逐渐挺起,上齿边缓沿舌的中纵线往后刮,口腔被舌撑开,直至不能再张大,然后上下颌咬舌,体会舌收拢上挺的感觉。
3.伸卷。用力将舌伸出口外,舌前端呈尖形;再向上卷,体会舌向中间收并向下伸的力量.
4.立舌。让舌在口内翻转90,舌左边缘向上立起,再翻180,舌右边缘向上立起。体会舌在口中转动的灵活性。
5.闭唇,舌围着口转顶左、右腮,左、上、右、下,或右、上、左、下,反复来回,体会舌尖用力顶的感觉。
6.快速弹发d音,体会舌的力度和灵活度。
7.练习舌尖中音的绕口令,加强舌在字词中力度的体会。
三、咬字器官的感觉
咬字器官在吐字中的总的感觉应该是“口盖提起如穹隆,唇舌灵活力集中”。
口盖提起如穹隆,指的是口腔要有一定的开度,口盖要挺起来,成为一个较坚韧的圆顶,这样字音就能得到较充分的泛音共鸣。因为硬腭前部是出字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求在口腔打开的前提下,声束才能较好地沿上腭中纵线向硬腭前部流动,把舌、齿、唇、腭构成的圆润的字音“挂”在硬腭前部,获得声音从口以上透出的感觉,使声音明朗集中。可以发韵母ei或词“飞”来体会,感觉一下声束对硬腭前的冲击力。
唇舌灵活力集中,指的是唇在咬字过程中要有喷闭收撮力。舌在咬字过程中要有顶弹滑动力。牙关要有开合咬嚼力,软腭要有挺起升降力。如果咬字器官的这种咬字状态在咬字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良好的作用,就能大大加强字音的准确度、清晰度和圆润度。
五、吐字归音的方法
吐字归音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出字、立字、归音。
(一)出字:对字头的处理,要求叼住弹出
字头是汉字的始发阶段,对于字头的处理关系到全字的质量。字头的弹发要有力度,部位要准确无误。咬而无力,则字音含混;咬得过狠,则字音笨拙而呆滞。所谓吐字要做到“字正腔圆”,字正即指字头的发音首先要准确。
那为什么字头中还包括韵头(介音)呢?因为,韵头介于声母和主要元音韵腹之间,是一个过渡音素。在实际的发音中与声母的关系密切直接影响了出字时的口形。如发“广gung”时,“g”的唇形已受到u的影响变成圆形了。再拿“电”与“但”的发音进行比较就更清楚了。发“电dian”时,因受韵头i的影响,d的唇形变成扁的。而发“但dan”时,d的唇形就呈自然状。所以字头必然包含声母及韵头两部分。
那为什么咬字要叼住弹出呢?
“叼住”是就声母的成阻与持阻阶段而言的。字头是整个字音的着力点,有句话说得好:“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字头不着力就不能造成准确优美的声音。从生理上说,声母成阻的时候,成阻部位的肌肉要有一定的紧张度,这样比如发“爸ba”时,曾强,使舌头相应地紧张,把咬字的力量集中在中纵部。气流在口腔蓄积成一定的压力,然后双唇突然打开,声音爆发而出。这就是字头是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气,引起口腔内部和舌肌的紧叶字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咬字的阶段。怎样把握咬字的力量呢?有人用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即“咬字要像大猫叼小猫那样,既不能把小猫咬死,又不能把小猫掉在地上。如果用猫叼耗子的劲儿,就把字咬死了”。发“字头”的时候,发音器官成阻的两部分部位不要接触或接近的面积太大,否则,口腔肌肉及舌肌容易松弛,字音不能清晰响亮。
“弹出”是指声母的除阻阶段,也叫吐字阶段。要求把字送出去轻捷有力,就像弹出弹丸,干脆利落,不使拙劲。字音叼住弹出是瞬间的事,叼住为弹出作准备,在发音练习时要好好体会。
(二)立字:对字腹的处理,要求拉开立起
立字的过程是韵腹的发音过程。一个音节能否发得圆润、响亮、饱满与韵腹的发音关系很大。字腹是字音里口腔开度最大的一部分,它的音程长,响度大,最富色彩。出字后,开口音自然就能把口腔打开获取丰富的泛音共鸣。闭口音则要随着字腹的拉开适当地增加开口度,感觉字音随上腭的提起而“立”起来。比如,窄元音i、u口腔拉开的程度就要比生活语言大,口腔要圆些。而韵母是ian,uan的,很容易因字腹前后都是窄元音,口腔窄,舌位相距近,而把字腹带窄,拉不开,使字立不起来。所以要把窄音发宽,但也要把握分寸,不能太过了。
(三)归音: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干净利索,趋向鲜明,到位弱收
归音时,音节和发音到了收尾的时候,气渐弱、力渐松、口渐闭、声渐止,要给人字音完整结束的感觉,不能字音发到一大半就没了。所以归音与出字、立字比较难度更大。字尾处于口腔由开渐团,肌肉由紧渐松的阶段,“字尾”收得恰当与否对于“字正”起着重要作用。要使字音圆润、动听就要掌握“字尾”收的尺度,一定要到位弱收。如果收得重面紫,听起来僵硬、呆板会影响吐字的流畅及语言的节奏。归音时也不能“拖泥带水”,要“趋向鲜明”,唇舌的动作要到家。
如i做韵尾时,舌位收在高古位。u做韵尾时,唇形拢圆。n做韵尾时,舌尖抵住上齿龈。ng做韵尾时,古根收到软硬腭交界处。假如字尾是以字腹结尾的,如ba,口腔的状态就应该一直保持a的开度,不能中途缩小口形,或者把口腔肌肉放松,一定要在声音停止后口腔才能恢复常态。
总之,运用“吐字归音”的方法要注意几点:
(1)首先要把“字头”的部位摆正确,并在淮确的部位上适当用力,用“字ゝ,的力量来带动整个字音的响度,字头不能太长,这是“字正”的基础。
(2)“字腹”是字音里最长的一段,要“字腹”响亮就要适当地扩大声腔,一般开口度和深度比日常口语略大、略后。
(3)“字尾”要根据声音的高低和升降来决定收音的宽窄。高音和升调收得宽些,低音和降调收得窄些。从“字腹”过渡到“字尾”气流要逐渐地由强到弱.口腔肌肉由紧逐渐放松。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归音到位。
(四)吐字归音的形象表现一一枣核形
“字头”、“字腹”、“字尾”是字音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字音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练习吐字归音时必须叼住“字头”滑到“字腹”拉开立起再滑到“字尾”弱收,中间没有间歇,但每一部分的特征却要表现清楚,用说唱艺人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枣核形”。“枣核形”是出字、立字、归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规范化的必需过程,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枣核形”必须有气息的支撑,整个字音要有滑动感、整体感,不能听出头、腹、尾。像
“guöng”这个音节头、腹、尾俱全,只要把握住整体感,“枣核形”就不难体会。如果碰到零声母音节a、o、e时,喉头要稍加阻塞好像出现个喉部清塞音[?]作为“字头”。([?]是表示喉部闭塞的符号,发音时喉部闭塞,然后突然打开,和后面的元音相接)。比如“安an”、“欧öu”、“鹅é”。碰到零声母i、u、u时要稍加摩擦,比如:“衣yi”、“乌wu”、“雨yu”。“y,w”是汉语拼音增加的两个声母,它表示“零”声母,前头有个“字头”存在。对于艺术语言来说,利用这两个声母,嘴唇才能使得上劲,才能带动“字腹”和“字尾”产生力量。
“枣核形”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种吐字的技巧,它最终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要根据内容形式、对象等不同要求而灵活运用,切忌形成一字一拍的呆滞腔调,一定要流畅。
(五)吐字的综合感觉
吐字的综合感觉,前人概括为五个字,即拢、弹、滑、挂、流。
拢一一指发音有关部位着力点向口腔中纵部集中;
弹一一指字音从口腔出去时灵活轻快弹发有力;
滑-指吐字过程中唇舌对音素的过渡要有滑动感;
挂一一指字音出口前要“挂”在硬腭前部;
流一一指字音在口腔内要有沿中纵线向前流动的感觉中,一定要了解方法,把握要领,细细体会,才能吐字如珠链,充满生命力。
总之,吐字的技巧是每个语言艺术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在练习吐字过程
三、吐字归音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语言艺术工作者来说,语言必须准确清晰,自然流畅,贴近生活。既不能使字音含混不清,也不能因为进行吐字归音训练而使语言板滞,成为一种脱离生活的“字话”。因此在吐字归音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语言表达需要来把握,注意克服以下问题。
(一)字音短促,字腹不开
字音短促,字腹抻不开,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由于初学者语言功力薄弱,理论认识与实践结合得不好,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不知道语气的传达或表现许多情况下要通过对字腹的处理来实现,吐字草率,字腹抻不开,体会不到吐字过程中字腹的传情作用。特别在语速快时字音更显短促、含混,使人听着费劲。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诗朗诵或播读记录新闻来体会字音的完整性,但是也要从语义出发,不能忽视语句、语段表达的整体性。
(二)字音咬得过死,生硬不连贯
字音咬得过死,生硬不连贯,是经过一段时间吐字归音训练的人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学习者过分追求字音的枣核形,片面理解吐字归音的技巧,一板一眼地咬字,使语言成了脱离生活的“字话”,既不自然也不连贯,让人听着觉得做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绕口令,较快语速播报新闻或设对象进行快速的日常口语交流来练习。着重叼住字头,通过语言疏密变化练习,加强语言的流畅性
(三)吐字拖泥带水,归音不利索,
主要是指某些人在抻拉字音过程中把字尾拖得过长,字腹过短位置不对。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加强字尾收音的力度,缩短时值。舌头动作快而有力,字腹抻长,字尾收短,决不拖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